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上“警世钟”巍然高悬,丹东鸭绿江断桥下桥墩弹痕累累,抚顺雷锋纪念馆里《雷锋日记》熠熠生辉……
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这片红色沃土上留下了诸多革命文物,分布着众多革命遗址遗迹。这些文物和遗址遗迹,见证了中国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和课堂。
近年来,辽宁省军地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融入文旅发展全局,并借此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5月10日,来自黑龙江省鸡西市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何先生,驾驶一辆装载着珍贵历史物件的面包车,历时10余个小时,抵达目的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9号的辽宁革命军事馆建设工作办公室。
“这是东北抗联战士使用过的毡帽、水壶、靰鞡鞋……一共85件。”何先生将自己多年的收藏交付给工作人员,郑重地说,“我收集抗联老物件30余年了,一直想为它们找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最近在网上看到你们征集革命文物的公告,我觉得这是文物的一个好归宿,就决定捐赠部分藏品。我希望更多人通过这些藏品了解抗联历史,铭记牺牲英烈,珍惜和平生活。”
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承载着革命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能够直观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历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国防军事相关文物部分散落在民间,部分归属军队,针对这类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亟待统筹,而这正是辽宁革命军事馆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是一个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民工bd半岛官网程。”该馆建设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革命军事馆建设为契机,辽宁省初步建立了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军地革命文物保护机制。
2022年,军地史料文物联合挖掘整理合作指导意见在辽宁省委议军会上讨论并通过。今年3月bd半岛体育,辽宁省军区联合地方职能部门发文,规范革命文物征集保护工作流程。
“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可以有效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辽宁省军区领导介绍,随着军地联合开展革命文物资源整合,创新革命文物开发利用,逐步形成全民国防教育与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旅顺口区文物资源丰富,文物等级高、密度大。过去受产权归属限制,军地在文物建筑管护和利用上协作不够紧密。2019年,由大连军分区牵头,经驻军单位、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协商,建立起“军队主责、政府协同、军地共管”的管护模式。军地联合在太阳沟地区成立军队保护性建筑保护利用示范区,共同探索军产文物“一责两权”改革,通过政府协助保障bd半岛体育、公益项目委托、市场化运营等创新机制,让太阳沟地区的军队保护性建筑焕发生机,发挥更大国防教育功能。
秉承“在不影响战备作用和军事用途前提下,让更多军队保护性建筑对群众开放”理念,曾经的新中国第一座军事博物馆——旅顺实业学校旧址,已完成修复对外开放。下一步,旅顺口区将按照“戍海固防、革命星火、向海图强”等主题游径方案,串联区内众多文物建筑,讲述这座城市的国防故事。
“那是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条件很艰苦,但当村民们知道志愿军要修桥时,都积极捐献家里的槽盆、舢板、麻绳等物件,帮助建成了这座浮桥……”7月1日,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民兵初智峰来到村里的志愿军过江浮桥遗址,为前来开展党日活动的党员干部讲述村民踊跃支前的故事。
“自从浮桥遗址被定为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每到节假日都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我是听老一辈讲抗美援朝故事长大的,现在我们村‘火’了,我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讲解结束,初智峰介绍,他和村里3名民兵担任义务宣讲员,轮流为游客讲解。
丹东市军地联合成立抗美援朝遗址考察组以来,对散落在境内的遗址进行寻访考证,至今已确定500余处。这些新近确认的遗址遗迹和保护文物,背后的故事常常鲜为人知。如何为文物“代言”,让文物故事为更多人知晓?丹东军分区建立培养民兵义务宣讲员队伍,他们与文物为邻、与故事为伴bd半岛体育,向参观者生动讲述文物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如今,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乘着红色旅游的东风开展国防教育已成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讲解员作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作用尤为重要。丹东军分区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队伍中编建了一支民兵分队,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军政知识,持续建强民兵义务宣讲员队伍。锦州是辽沈战役主战场,红色资源丰富,当地探索建立馆校合作模式,29处革命纪念场馆、红色景区景点与32所中小学联合培养小小讲解员。
此外,辽宁省军区发动各军分区(警备区)官兵、文职人员,开展“一日讲解员”活动,做好革命文物宣传推介;动员全省老干部发挥“活历史”“活教材”优势,以亲历者视角讲述红色故事和革命事迹。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1月23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内,沈阳警备区“红色启航”老干部宣讲团成员邬大为给每一名“小花椒”佩戴红五星,和同学们一起唱响《红星歌》。这是今年初,甘肃省文县东坝中学30名学生应邀来到沈阳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的难忘时刻。由于文县盛产花椒,沈阳群众亲切地称学生们为“小花椒”。
“小花椒”骆凤怡临别时依依不舍:“这次研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片庄严肃穆的土地和那些永垂不朽的英雄。”
今年春节期间,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倍,来自甘肃、广西、安徽等省外参观者占总人数的57%,创历史新高。
“孩子们把沈阳的抗美援朝故事、红色革命歌曲带回大山,把山里最美的歌声传到沈阳,也把全国人民的目光吸引到沈阳。”沈阳日报记者李禹墨介绍,“小花椒”游沈阳经全媒体报道迅速火爆网络,将沈阳文旅送上热搜,开启沈阳旅游的火热序章,促进经济效益和国防效益双赢。
这次研学活动在新年文旅市场取得“开门红”,离不开军地多家单位通力合作,从整体策划、路线指导、专业讲解、宣传报道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分工落实。此次军地合作效益凸显,得益于沈阳市建立的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该机制的运行,有利于充分发挥12家有关部门的职能和优势,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交叉重复、资源分散等问题。
当前,文旅品牌层出不穷,独有的革命文物成为各地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重要资源。为了高效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辽宁省按照“整体规划、连片开发”的思路,整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六大主题红色资源,串联革命文物、遗址遗迹形成红色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文旅品牌。辽宁省军区指导各军分区(警备区)充分利用沟通军地职能优势,参与军事研学、馆际交流、军史挖掘、文物收集等,融入红色文旅“大棋盘”,扩大国防教育影响力。
“1932年3月,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24路军成立,迅速集结千余人。在李兆麟指挥下,该部很快成bd半岛官网为辽阳地区的抗日主力,俘虏日本矿长,频繁破坏日军铁路……”在辽阳市灯塔市后屯村李兆麟故居旁的纪念馆,循环播放的《李兆麟》文献纪录片,吸引一批批游客驻足观看。
这部纪录片由辽阳市军地联合拍摄。拍摄期间,因该片为革命历史重大题材作品,涉及党史、军史、战史,辽阳军分区邀请李兆麟将军子女、东北抗战研究会成员、军队院校相关专家等多方参与创作把关。拍摄完成后,该片不仅在纪念馆内循环播放,还在多媒体平台推广,推动辽阳红色文化广泛传播。
在广大乡村地区,留存有众多类似李兆麟故居这样的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辽宁省军地注重保护利用这些红色资源,让革命遗产再次焕发生命力,不再是静默的物件,而成为鲜活的“讲述者”。
目前,《守望丰碑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正在巡回展出,170余张珍贵照片、30余幅图表、20余件实物展品,随展览走进党政机关、学校与社区。在这片“天辽地宁”的广阔天地,一幅由“革命文物+红色旅游+国防教育”编织而成的立体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