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新疆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取景地“彩虹布拉克”,游客沉浸式体验剧中场景bd半岛体育。视觉中国供图
《去有风的地方》《繁花》《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等影视剧热播,带火了拍摄地或剧中故事发生地的旅游业。
日前,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影视文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题,探讨影视文旅深度融合的场景与机遇,深化影视与文旅产业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合作创新、赋能发展。
在影视文旅论坛上,《繁花》制片人黄星介绍,该剧播出后,关于上海的热搜居高不下,剧集的取景地上海和平饭店的旅游热度飙升了415%,旅游平台上线了多条跟团线、私家游、一日游产品。剧中“排骨年糕”的搜索量也“水涨船高”,一度在外卖平台增长了670%,带动了旅游餐饮业的消费。
“我想任何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应该是直指人心的。《繁花》以上海这座城市为背景,重现了那段时期上海市民的心灵史,展现了在时代变革中那些百姓的勤奋与坚韧、浪漫与奋斗、智慧与深情,这可能是《繁花》能够有一点成绩的原因。我也引用导演的一句话‘没有大时代的加持,阿宝也成为不了宝总’。”黄星说。
“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恰好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互文和转译。”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说。
张铮提到,如今人们倾向于进行“目的性旅游”,而不是从前的“目的地旅游”。“我们会选择要度假,要亲子游,要爬山下海,而‘我要到某一个地方’这种说法变得越来越少了”。
张铮说,无论是游览还是欣赏文艺作品,人们追求的是“一种持续不间断的、深度的心流体验”,获得内心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而影视作品的“故事感”和“生活感”,可以让我们深度共情人物的命运,并置于某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年代氛围中。
张铮指出,影视人物的命运令观众产生代入感、共鸣,观众自然想去跟进这些人物背后的生活,从而与其相关的所有场所、氛围都产生深度共情。影视作品让文旅消费者能够很好发现“另外一种生活”。人们可以通过影视滤镜,去探索一个地方的风貌和历史,了解当地人的生活。
“从行动的角度看,我们看到文旅消费者可以‘走入’消费的场景之中。他们进入到消费场景,就可以将‘目的地旅游’和‘目的性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张铮说。
《玫瑰的故事》有一句在网上热度极高的经典台词:“你偏要去北京什么意思?北京到底有谁在啊?”
社交网络上,网友们纷纷搞起了“二创”短视频,通过“北京到底有谁在”这句转场画面,介绍了很多北京著名景点和美食,甚至还以京剧为背景音呈现文旅亮点,突出一个主题:“我偏要去北京!”
此次影视文旅论坛发布和推介了多个剧集项目,其中既有正在热播、带动国庆假期当地旅游人次及搜索量上涨的《大海道》《日光之城》,也有即将播出的《国色芳华》《我们的河山》《清明上河图密码》《灿烂的风和海》《棋士》《冰天雪地》《珠帘玉幕》等新剧。这些作品的取景地覆盖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今天的中国旅游正在整体性进入影视思维的时代,希望让游客能够入戏,不出戏,让游客成为一段故事的主角。”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葛磊提出,影视和旅游最大的共性就是“造梦”,人们会希望在有限的一生当中去体验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而且要成为主角。
葛磊现场呼吁影视剧编剧们“不光在屋子里写剧本,也能走到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去”。“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秘境,每一个小城,每一个乡村,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故事和气质,能够帮助你们创作出更好的剧情。”他说。
影视剧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场景深深吸引着观众,在张铮看来,脱离影视剧原本文本的“二创”,对影视和文旅的融合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张铮表示,在具体的文旅场景中,大家的体验已经不仅仅是“复制”影视剧本身的场景、情节、桥段,而是进行创新,对影视提供的IP进行衍生和转化。
近日,山东一个景区推出了“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火爆出圈。据媒体报道,该项目的灵感来源是经典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桥段。
张铮认为,这就是一种深度的“角色沉浸”——既脱胎于影视作品,又和文旅深度结合。
张铮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融内容”,将鲜明的地方风物挖掘出来,融入影视作品中,进而推动地方的文旅产品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扎根基”,让当地的居民和外地的游客同时获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优服务”,提升本地文旅产业服务能力,让更多旅游目的地“强化实力、强化创意”。
张铮认为,需要更多文化领域工作者一起努力,进一步健全地方的数字化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让更多地方文化要素有条件、有能力融入文旅产品,融入影视精品中。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去有风的地方》《繁花》《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等影视剧热播,带火了拍摄地或剧中故事发生地的旅游业。
日前,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影视文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题,探讨影视文旅深度融合的场景与机遇,深化影视与文旅产业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合作创新、赋能发展。
在影视文旅论坛上,《繁花》制片人黄星介绍,该剧播出后,关于上海的热搜居高不下,剧集的取景地上海和平饭店的旅游热度飙升了415%,旅游平台上线了多条跟团线、私家游、一日游产品。剧中“排骨年糕”的搜索量也“水涨船高”,一度在外卖平台增长了670%,带动了旅游餐饮业的消费。
“我想任何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应该是直指人心的。《繁花》以上海这座城市为背景,重现了那段时期上海市民的心灵史,展现了在时代变革中那些百姓的勤奋与坚韧、浪漫与奋斗、智慧与深情,这可能是《繁花》能够有一点成绩的原因。我也引用导演的一句话‘没有大时代的加持,阿宝也成为不了宝总’。”黄星说。
“影视作品和现实生活恰好形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互文和转译。”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说。
张铮提到,如今人们倾向于进行“目的性旅游”,而不是从前的“目的地旅游”。“我们会选择要度假,要亲子游,要爬山下海,而‘我要到某一个地方’这种说法变得越来越少了”。
张铮说,无论是游览还是欣赏文艺作品,人们追求的是“一种持续不间断的、深度的心流体验”,获得内心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而影视作品的“故事感”和“生活感”,可以让我们深度共情人物的命运,并置于某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年代氛围中。
张铮指出,影视人物的命运令观众产生代入感、共鸣,观众自然想去跟进这些人物背后的生活,从而与其相关的所有场所、氛围都产生深度共情。影视作品让文旅消费者能够很好发现“另外一种生活”。人们可以通过影视滤镜,去探索一个地方的风貌和历史,了解当地人的生活。
“从行动的角度看,我们看到文旅消费者可以‘走入’消费的场景之中。他们进入到消费场景,就可以将‘目的地旅游’和‘目的性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张铮说。
《玫瑰的故事》有一句在网上热度极高的经典台词:“你偏要去北京什么意思?北京到底有谁在啊?”
社交网络上,网友们纷纷搞起了“二创”短视频,通过“北京到底有谁在”这句转场画面,介绍了很多北京著名景点和美食,甚至还以京剧为背景音呈现文旅亮点,突出一个主题:“我偏要去北京!”
此次影视文旅论坛发布和推介了多个剧集项目bd半岛体育,其中既有正在热播、带动国庆假期当地旅游人次及搜索量上涨的《大海道》《日光之城》,也有即将播出的《国色芳华》《我们的河山》《清明上河图密码》《灿烂的风和海》《棋士》《冰天雪地》《珠帘玉幕》等新剧。这些作品的取景地覆盖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今天的中国旅游正在整体性进入影视思维的时代,希望让游客能够入戏,不出戏,让游客成为一段故事的主角。”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葛磊提出,影视和旅游最大的共性就是“造梦”,人们会希望在有限的一生当中去体验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而且要成为主角。
葛磊现场呼吁影视剧编剧们“不光在屋子里写剧本,也能走到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去”。“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秘境,每一个小城,每一个乡村,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故事和气质,能够帮助你们创作出半岛bd半岛体育更好的剧情。”他说。
影视剧作品中故事发半岛bd半岛体育生的场景深深吸引着观众,在张铮看来,脱离影视剧原本文本的“二创”,对影视和文旅的融合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张铮表示,在具体的文旅场景中,大家的体验已经不仅仅是“复制”影视剧本身的场景、情节、桥段,而是进行创新,对影视提供的IP进行衍生和转化。
近日,山东一个景区推出了“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火爆出圈。据媒体报道,该项目的灵感来源是经典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桥段。
张铮认为,这就是一种深度的“角色沉浸”——既脱胎于影视作品,又和文旅深度结合。
张铮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融内容”,将鲜明的地方风物挖掘出来,融入影视作品中,进而推动地方的文旅产品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扎根基”,让当地的居民和外地的游客同时获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优服务”,提升本地文旅产业服务能力,让更多旅游目的地“强化实力、强化创意”。
张铮认为,需要更多文化领域工作者一起努力,进一步健全地方的数字化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让更多地方文化要素有条件、有能力融入文旅产品,融入影视精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