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案例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案例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能更好的进入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中,身临其境的体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带来的学习乐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选择概率和彩票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对彩票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然后将概率和彩票的中奖率联系起来,提出概率的运算思路,在其中添加统计的知识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最后,对概率和统计进行归纳,对概率和彩票中奖率的关系进行解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正确选择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的带动作用下,数学教学可以变得很轻松愉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快速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是教学的主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可能的开放,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概率的概念、公式进行仔细讲解,将统计知识点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使案例突出教学重点,达到知识点融汇教学的教学目的。开放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熟练握更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更能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自己的师生距离,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数学学习是整个过程中bd半岛,打好基础是非重要的,因此,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学bd半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难点和易点,循序渐进的提升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敏捷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析能力变得更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针对篮球投篮问题,根据球队人数的变化来计算投篮的概率,从最简单的计算开始,随着人数的变化,计算复杂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是一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逐渐加深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不断增强,综合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课后总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不足的完善,可以有效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促进教师自我的不断提升。课后总结,分为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总结,学生通过总结,可以对案例教学进行仔细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总结时,对重点知识进行再度印象加深,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的不断创新。
首先,回顾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初中函数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课件显示:
对学生来讲,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些函数例子的判定与学生已有的函数概念理解容易发生冲突,需要对函数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学生的主要错误可能会集中在:问题1:y=1(x∈R)不是函数,因为式子中没有自变量x;问题2: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因为经过约分两式是相同的。
其次,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入新授部分,教师不急于直接讲授知识,而是放开手,请学生关注书本开头部分的自学导引:
1.同学们进入新学校学习,开学初要分配座位,每一位同学指定这个班的教室里唯一一把椅子。
2.住校的同学要分配宿舍,给我们班每一位住校生指定学生宿舍区里唯一一个寝室。
要求学生观察、讨论这五个例子的特点,并说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终快速的找到答案,教师作为引导者,把学生所说的答案作图示分析,以加深学生对一一对应的理解。接着直接用文字表述出函数概念及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并指出两个函数当且仅当他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函数。至此,顺利地引出了函数的概念。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必须综合所学得的知识,并把它应用于新的、未知的情景中去,这就需要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需要探索和猜想。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数学问题的解决,作为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其重要特点是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当问题难于如手,那么思维不应停留在原问题上,而应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比较熟悉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解决,达到对原问题的解决。当然,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解题策略,而策略的培养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知识的探究,自己去认识他们间的联系。但是现代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仅仅在尝试错误中学习是不够的,正确的解题策略的产生有时还需要顿悟。
再次,巩固练习,举一反三。在做练习时,让二位同学到黑板写出“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一位学生:“正比例函数定义域是正比例函数、值域是y=kx、对应法则是k≠0;反比例函数定义域是反比例函数、值域是y=k/x,对应法则是k≠0”。学生明显对函数的概念了解的不够深刻,有必要对函数的定义再巩固一下。于是,利用准备好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
② 符号“f:AB”表示A到B的一个函数,他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者缺一不可。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章节体系及及知识要义的生动概括和外在表现,同时也是承载教学目标要求和教者教学策略的重要平台。问题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和策略之一。在传统教学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问题案例的选择上,未能认真研析教材,把准目标,紧扣重难点,信手拈来,比较随意地设置问题案例,致使问题案例不精当、不典型、不具有代表性。同时,部分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将解题数量作为重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导致初中生在解答问题案例方面“量”有保证,但“质”低下。而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中,十分明确的对初中数学问题教学的目标要求、情感目标以及实施策略等进行了阐述。因此,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应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技能、素养、品质培养的有效载体和目标任务,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人现结合新课改要求,借助先进教学理念,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简要论述。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及体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表现。数学问题案例的有效设置,能够使学生准确、及时、全面掌握和理解教材知识内容的要义和精髓,达到“由此及彼”“一叶而知秋”的高效。因此,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章节知识体系构架,认真研析教材内容要点,准确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设置出具有典型特征、概括特性、针对性强的问题案例,使学生能够在探析、解答典型问题案例中,对教材内容及重难点要求等有准确、全面的感知,提升问题教学的针对性。
如在“平行四边形”问题课教学中,教师在认真研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②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及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等相关情况。因此,教师根据上述内容及要求,设置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AB,AB∶BC=3∶5=,AC=8,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典型性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感知、分析和解答活动。这样,初中生研析问题案例的过程,就变成了重新巩固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的认知过程,从而对教材内容内涵要义有了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初中生是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在阶段性的探知实践锻炼过程中,逐步养成了探知解答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探究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而学生探究问题效能的重要前提就是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开展问题教学时,应将探究活动融入其中,把解题策略传授作为任务,将探知实践作为手段,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解答问题中既获得解题策略的有效掌握,又实现探究效能的有效培养。
问题:如图所示,ABC中,CDAB于D,E为BC中点,延长AC、DE相交于点F,求证==。
这一道关于“相似三角形”方面的问题案例,教师转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能力锻炼培养贯穿其中,开展“学生探,教师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内容条件及要求等内容的探析活动。学生通过探析问题条件,认识到该问题是有关“相似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知识点内容的数学问题案例,通过解题要求内容的分析,需要运用到“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内容。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对于该问题案例的解答,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此时,学生通过探析认为应该采用“作FG∥BC交AB延长线于点G或作EH∥AB交AC于点H”。(解题过程略)最后,师生互动,共同探析归纳该问题解答的策略和方法。由上述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自主探析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思维分析能力和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提升。
问题解答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思考分析活动,这就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同时,学生在评价分析问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多个知识进行综合评析。评价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经常性运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学习活动过程及解题技能、思维品质培养等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运用评价指导法时,要将评价指导的重点放在解题过程、解题方法以及解题策略的指导和评析中,综合多方评价因素,及时对学生解题过程进行指导、评价,促进良好解题习惯养成。
教学案例的设计。案例的选择或选择,是案例教学法中很关键的一步,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顺利完成教学的基本条件。在授课前,我们若干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师仔细斟酌授课的相关内容,即正态分布的定义、特征、类型分布曲线性质(包括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历史发展、研究过程和曲线应用。根据教学计划、课时分配、教学要求和目的,拟定正态分布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即
1、在归纳正态曲线的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3、在对正态曲线特点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正态曲线性质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类比推理的能力和化归能力;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学会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思想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熟悉到不熟悉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我们在以上准备条件下,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准备好案例所需要的素材。案例要涵盖主要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并且浅显易懂、容易理解,授课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后,即完成了相关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案例的选择应该 遵循一定的标准。 第一,教师要从理论出发,从学生兴趣点出发, 从授课学生专业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 知识点的案例。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通过案例学习 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 准,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的条件和状况。 第三,案例要能覆盖多个知识点,这有利于提高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达到整合知识的目的。
实际案例1:期末考试刚刚把试卷改完,统计好分数,由于是流水改试卷,难免就有几个同学是得59分的,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有一个同学刚好考得59分,于是他就跟我说:老师,你给我加一分可以吗?为什么要给你加一分呢?我疑惑道。加上一分我能就及格了。他渴望道。我解释道:分数并没有加错啊!可是您看,我这里是可以得一分的,你没给呢?这种情况统一不给的。这都是流水改卷呢!他哀求道:过年了,加一分就能及格了,也好和父母交待,也好过个好年啊。我拗不过他,只好说:那好吧,我给你加一分吧,但是希望你下次能努力一点,考个好成绩。
看着他欣喜若狂的样子,我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对还是错。也许是我的私心,也许是为了对别的学生也公平一些,事后我把其它59分的都加到了60分,于是学生的成绩及格了,当然我所教科目的及格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样我们皆大欢喜,同时也辟免了师生相互之间就试卷中能不能加这一分的争论。虽然我把学生的成绩加到了及格,但是我心理仍就期望他应该会吸取教训,从今往后认真学习,从而考出好的成绩。可是这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随着下一次考试的到来,由于学习难度的加深,他非但没有前进一步,反而更退一步了,更别说有资格来求我加一分了。那些曾经加了一分的同学也没能达到我所期望的及格分数。这一出乎我期望之外的情况使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加这一分对学生来说到底有没有用?
具体教学案例的实践过程。从教材出发,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的最重要分布。大量的实践与理论分析均表明,大多数随机变量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如测量的误差,学生的考试成绩;人的身高与体重;产品的质量数据,投资的收益率等等均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应用范围之广, 其在数理统计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任何一个随机变量不可能与之相比。现今仍在经常使用的许多统计方法,就是建立在所研究的量具有或近似地具有正态分布这个假定的基础上,而经验和理论(概率论中所谓中心极限定理)都表明这个假定的现实性。现实世界中许多现象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但在纷乱中却又有一种秩序存在。研究表明,若影响某一数量指标的随机因素很多,而每一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又不太大,在理论上可以证明,该数量指标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所以存在59分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则不正常了。
数据库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军事、科技、医疗、网络、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计算机技术之一。目前,我校指挥自动化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理论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但存在理论与实验课时(50+10)配比不当,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诸多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总结出,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案例驱动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传统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理论课时50学时,主要以教员讲解为主,讲授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与编程、查询优化[1]等内容,另配以五个相对重要的实验,以使学生了解基本的SQL语句,学会简单的编程。这样50+10的模式上下来,学员学习《数据库》课程就变成了“教员填,学生灌”,学完数据库,只能应付考试,却连最简单的一个应用管理系统都实现不了,教学效果一直很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总结经验后bd半岛,提出了“理论后即应用,边理论边应用”的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我校《数据库》课程一般在本科学员大三下学期开设,学员基本已下过部队,了解了一定的连队基层的日常训练,一日生活等信息,对军事科目也都有了一定掌握,因此,针对军队院校的学员特点,笔者提出了以“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为具体案例,讲解理论,配以实践,“一步一学习,一步一实践”,遇到问题“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讲授该门课程。在上课初期,讲解完基础理论后,就给学员们演示之前笔者开发出来的“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当学员们看到平常军事教员的纸质考核标准出现在电脑上,自己所熟悉的训练科目的考核时间、方法、手段、成绩通过几条语句就可以查看,而不需要翻阅厚厚的手册手册,就已经激发了学员们继续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再比如,讲解“实体”、“联系”、“属性”这些概念的时候,就会让学员们思考: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中,涉及到的实体有哪些?属性都有些什么?又都有什么联系?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因为学员对部队正处于好奇向往的阶段,不仅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相关问题,而且也调动了学员们学习《数据库》课程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习劲头十足。接下来,由简入难,逐层深入,随着数据库的知识学习越深入,学员们能解决这个系统的问题也就越多,到最后,一门课程学完,一个“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也就设计与实现完成了。不仅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还解决了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一举两得,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另外,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传统的实验教学,只能够把基础的SQL语句按要求让学员们在实验课堂上进行练习,每节内容之间不连续,学员们当堂能够理解和掌握,可到最后却不能将所学的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内容脱节现象严重。在实行《案例驱动》教学之后,实验教学环节变成了连续的、有互动的教学时间。理论课堂上以教员演示讲解为主,学员都会按照进度在课下自发的进行上机实践,到了实验课堂上,就成为了教员指导答疑的时间,每个学员都或多或少的会遇到问题,发现的问题越多,学员们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最终发现,这种“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员实际动手的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扎实,理解的夜更透彻。
首先,“案例驱动”教学不仅要完成好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依托实际案例开发出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要求教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根底,还要掌握具体的程序开发语言,有较高的独立科研的水平,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案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学员们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教员能够及时给出正确的合理的解答,也同样会增强学员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其次,“案例驱动”教学需要依托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很多具体的执行过程都是在课堂上实现和完成的,所以这就需要多媒体设施配套支持。(下转第2536页)
基于“理论后即应用,边理论边应用”,“一步一学习,一步一实践”,遇到问题“再理论,再实践”的“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讨论讲解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高了学员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经几个批次的实践教学后,确实提高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果,今后将继续努力,使之更加完善。
文书档案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技能《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处理文书、管理档案的能力。市场对文秘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文书与档案》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扩招,大批毕业生涌向市场。市场上出现了“就业难、招工难”的现象,为何?因为企业缺的是技能人才,而应届毕业生实践技能水平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新型办公设备的出现、公文和档案电子化,传统模式的办公室文书、档案工作方法得到改进。这些对技工学校文秘专业学生处理文书、管理档案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另外,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缺乏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以往该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法老套,上课枯燥,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
教学中,主要讲授知识点,甚至有些实践内容都改为口头传授。比如,讲授关于电脑处理公文、档案等知识时,学生基本上接触不到电脑、档案办公环境、文书处理的办公设备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只能纸上谈兵。
我国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在逐步优化,不断发展。传统的教材没有与时俱进,知识陈旧。比如,计算机辅助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教材中阐述这方面的内容比重太少,不足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该知识点。又如教材理论知识多,内容很少涉及到实践环节、工作情景模拟等,不能为学生提供工作环境所要求的知识。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弊端,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之外,可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案例分析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进行交互式探讨的过程,改变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案例分析教学的过程中,可灵活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和角色互换法等进行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讲解档案库房管理要求时,要求学生分析一个新建档案馆内照明条件的案例,大家讨论、分析这个档案馆设计是否有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见解,教师总结,得出此档案馆设计违背了防光原则。又如播放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中的纪录片《溥仪新生记》,片中有证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如何改造成功的档案资料。要求学生讨论分析纪录片中出现了何种类型的档案,以及分析档案利用的途径和重要性问题。这些方法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专题讨论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开设的参与式教学环节,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选择好难度适中、值得讨论的选题;选题要考虑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积累,能让学生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讨论,避免讨论冷场。比如采用“比较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保管,并举例说明各自的优缺点”的选题。这两种档案的很多原始资料是学生经常在生活中接触的,如文件、照片、录像带等,学生容易理解。
其次,是课堂分小组讨论,一般以5人左右为宜。技校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加强,学习主动性不够高。人数过多,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或者干私事。人数过少,达不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讨论会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畅所欲言,甚至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在比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也能加入小组讨论中来。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要巡堂指导,起到监督、指导作用。
讨论结束,每组派代表发言,促进各组交流意见,扩大他们的思考角度,保证讨论效果。最后,教师小结。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知识是技工学校文秘专业学生必考证――秘书资格证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考证内容,布置适合学生做的练习,让学生多思考,巩固所学知识,为文秘专业学生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从学生做练习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文秘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实践能力有限,需要请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定期地做有关文书与档案管理的专题讲座。通过讲解他们的工作体会,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工作实际情况,从而借鉴他们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少走弯路。
实践教学法,即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在校内档案室、办公室或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具体的文书处理、档案管理环节,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于实践工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工作体验感。实习期间,学校还可聘请档案专家讲课、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
教学中可加大实训比重,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的情景模拟教学。比如,设定一个收文、发文的工作情景,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模拟收发文的工作流程,完成情景中所要求的文书写作内容。学生能深刻理解收发文的流程以及文书的写作格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还可将学生的情景模拟录成视频文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找出情景模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指正,达到最终教学效果。
又如,教师指导学生模拟进行档案纸质分类,拟写案卷标题,编制立卷类目、档号、目录、备考表等。教师还可提供部分新型载体文件,让学生上机房模拟管理电子文件、对新型载体文件归档。这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文件与档案管理和各类信息处理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档案管理部门,比如档案馆、档案室、办公室等。让他们实地了解档案部门的工作现状以及不同种类档案管理方法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撰写调查报告。参观调研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调查研究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档案管理实际情况。
除了以上七种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变考核方式等来改变《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该课教师可与校外文书档案实训基地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训计划和方案,编写适合技校学生学习且与时俱进的校本教材。考核方式上,将实训成绩、测验成绩、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调研报告、课堂练习、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促进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
[1]梁健平.浅析技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2]沈蕾,孙爱萍.《文书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档案学通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