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晚,浙江桐乡发布关于乌镇一例初筛核酸检测阳性情况的通报,打破了夜的宁静。浙江日报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前后方紧密联动,从11月3日8时13分发出第一条快讯起,共推出70多篇(条)全媒体报道,全方位展现了乌镇战“疫”72小时,全网总点击量近千万。其中,13篇稿件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单篇阅读量超过30万,4篇超过40万。
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党报集团的优势在哪里?在这次乌镇战“疫”报道中,我们充分发挥党报独有优势,与疫情防控相关部门、浙报集团融媒共享联盟等密切合作,第一时间获取权威信息,记者冲到一线抓“活鱼”,推出了一批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报道。
乌镇疫情出现后,浙江新闻客户端立即推出《桐乡发布关于一例初筛核酸检测阳性情况的通报》,及时回应各方关切,在浙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当天就达10万+。次日上午召开的嘉兴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前,浙报集团嘉兴分社提前部署和对接bd半岛体育,使得浙江日报成为当天到达现场的唯一一家省级媒体,首发了《嘉兴疫情防控发布会丨桐乡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嘉兴已排查筛查对象15331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等可视化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转载。
新冠疫情防控与常规突发事件报道有所不同bd半岛体育,记者不仅要有冲到一线的新闻激情和使命感,更需要得到当地防疫部门的支持,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在获得许可、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前往现场。疫情发生后,浙江日报报道团队一直多方争取,在4日下午安排记者跟随嘉兴市疫情防控专家前往乌镇一线分,记者抵达乌镇镇区卡口处,便开始采访。13时59分,前方记者用手机发出第一篇可视化报道《一线直击丨记者跟随嘉兴市疾控中心专家实地探访乌镇》,以独家视角的现场报道,迅速赢得关注。
在乌镇战“疫”72小时里,浙报记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捕捉到大量生动的故事。在乌镇东苑社区核酸检测点,市民们尽管排着长队,却秩序井然。记者碰到一脸疲惫的90后姑娘陈家利,她本是乌镇椿熙堂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来袭,她主动当起志愿者,忙了一宿没合眼。一旁的“乌镇管家”朱海明拿着扫帚清理垃圾,年过七旬的她是个热心人,平日里就十分热心公益。11月3日晚完成核酸检测后,4日天刚蒙蒙亮,她就直奔社区核酸检测点帮忙。
我们还注意捕捉战“疫”期间的暖心瞬间,如推出《乌镇封闭管控 桐乡雄鹰救援队紧急救助高烧孩童》《“疫情不散,我们不退!”桐乡党员群众奋战乌镇战“疫”一线》《桐乡战疫夫妻档丨去年丈夫援鄂 今年并肩作战》等20多条短视频报道,展现了当地党员群众奋战一线的感人事迹。在乌镇兰园小区解封的现场,我们抓取到“乌镇解封后,乌镇镇人民政府和居民互写感谢信”这一独特视角的新闻,引起全网转发,传播了正能量。
这些鲜活的人物群像和新闻事件,让外界看到了疫情笼罩下真实的乌镇,也打开了记者的思维。11月4日晚,记者在乌镇发出了通讯《本报记者一线小时》,次日在《浙江日报》上刊发,这也是当天浙江省内外媒体中唯一一篇关于乌镇战“疫”的深度报道。
都说新闻是“易碎品”,如何让本来“易碎”的作品定格下来,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在这次乌镇战“疫”报道中,浙江日报报道团队在追求“快”的同时,也“慢”下来思考筹划,通过前后方联动、协同作战,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厚度。记者在乌镇战“疫”一线的同时,后方联动报道小组也迅速组建,分工负责图文编辑、文案写作、海报设计、视频剪辑、内容审发、统筹联络等,把前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重新组装,生产各种新闻产品。在做好直播、快讯报道的同时,浙江新闻客户端连续策划推出了3分钟视频产品《特别策划丨乌镇抗疫24小时》、九宫格海报《嘉兴,你为什么这样暖》、长图《一图读懂乌镇战“疫”72小时 看嘉兴如何打好这场“遭遇战”》等,在当地形成“刷屏”效应,为嘉兴打好这场“遭遇战”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慢”不是坐等新闻上门bd半岛体育,而是要从海量讯息中捕捉有用信息,再进行深度挖掘和再生产。在这次乌镇战“疫”报道中,浙江日报报道团队最大化利用好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广泛获取线索,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通讯员力量,让传播效果最大化。如得知乌镇景区会给滞留游客亮灯的消息后,前方记者立即与景区取得联系,当晚景区就安排拍摄了景区亮灯视频,记者深入采访,推出了《昨夜的乌镇,有光,很暖!》《暖!乌镇景区为滞留游客提供免费餐食和贴心服务》等报道,并成为视频产品《特别策划丨乌镇抗疫24小时》的独家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日报与融媒共享联盟联动生产的模式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实战练兵机会。这些精心制作的融媒体产品,大量素材来源于浙报集团融媒共享联盟。据统计,这次乌镇抗“疫”报道中,浙报集团嘉兴分社联动融媒共享联盟单位生产的作品占比超七成,如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书记县长冲冲冲丨在疫情防控一线 书记县长们有着共同的信念》,来自南湖、秀洲、平湖、桐乡等共享联盟站点的报道超过10人次。此外,《一线直击丨乌镇景区恢复运营西栅迎来首批游客》《乌镇兰园小区解除封控 60多名住户和工作人员回归正常生活》等全媒体报道中,都有浙报集团融媒共享联盟的深度参与。
在快与慢之间切换的同时,我们还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提升报道的引导力和媒体品牌影响力。议题设置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虽然媒体不能决定人们怎样思考,却能够深刻影响受众判断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
我们根据疫情防控的进展,先后推出以“24小时”“72小时”为时间维度、有节奏的融媒报道,如收官阶段推出的深度报道《奋战乌镇三昼夜 嘉兴交出这份战“疫”样本》,通过还原乌镇战“疫”的三昼夜,全面复盘嘉兴这座城市在突发危机下的担当和作为,以系统性思维作为引导,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张力。一时间,乌镇战“疫”24小时、乌镇战“疫”72小时成了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流行语。11月底,杭州发生疫情后,一些媒体也借鉴了这一报道方式,推出了诸如“48小时”“72小时”之类的新闻产品。
没有落后的媒体,只有落后的思维。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是中央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一个核心要求,也是浙报集团大力推进的核心工程。从这次乌镇战“疫”报道来看,浙江日报推出的70多篇报道中,只有3篇是纸媒端报道。其间,浙江新闻客户端对疫情防控动态一直保持高频次的更新频率,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同时,借力浙报集团融媒共享联盟,实现“1+12”的传播效果。
《四名领诵员是如何被选上的?其中一名是嘉兴人》,这条二次传播稿缘何成为爆款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来看看!她打理的《小时人物》,怎样在人山人海里找到那个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