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广东省政府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主办的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在广州开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芮晓武在会上透露,今年12月,中国电子将完成集团总部迁至广东深圳,深度融入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这也意味着,深圳的央企总数将增加到3家,和今年9月刚刚迎来另一家央企三峡集团的武汉持平。
5月8日,总部均位于北京的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新设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52亿,同样落户雄安新区。
9月23日,总部位于西安的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属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及南瑞恒驰、南瑞泰事达、重庆博瑞重组整合而成中国电气装备,总部落户上海。
目前全国共有120多家央企,包括非金融类央企96家、金融类央企26家,行政类央企3家,文化类央企3家。其中,有100余家的总部扎堆北京,占比超过80%。
按2020年国资委公布的96家央企名单,有50家央企因为地位特殊、特别重要,被媒体报道为“副部级央企”,在文件发文中被称为“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这50家中央企业的董事长、党委(党组)书记、总经理的人选有显著特征:中组部发文任免,国资委协察。“
比如,刚刚宣布今年12月总部迁至广东深圳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就属于“副部级央企”,现任董事长芮晓武,则是2011年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职身份升任该岗位。
而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迁入,总部落户深圳的央企总数将达到3家,此前两家位华侨城、中广核。
另一个拥有3家央企总部的城市是武汉,同样也是今年新迎来了一家央企三峡集团,此前武汉两家央企为东风汽车和中国信息通信。
根据“刘晓博财经”统计,排在深圳和武汉前面的半岛bd半岛体育半岛bd半岛体育,除了北京,还有上海和香港。
它们分别是:交通银行、太平人寿、宝武钢铁、商飞集团、东方航空、中远海运、中国船舶、中国电气装备。其中中远海运、中国电气装备是北京提出纾解非首都功能之后,陆续迁到上海的。中国船舶则准备下个月搬迁到上海。
香港拥有5家央企总部,数量位居城市第三。它们是:招商局、华润、港中旅、中国太平保险、紫荆文化集团。其中紫荆文化集团,是新成立的副部级文化央企。值得关注的是,招商局、华润、紫荆文化集团,都是香港深圳双总部的运作模式。
西安此前曾拥有1家央企总部——西电集团。不过西电集团跟国家电网旗下的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山东电工电气等重组成立了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总部放在了上海。
央企搬离北京,跟2014年提出的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有关,同时也关乎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
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为例,据“深政观察”报道,“中国电子”属于某种总部在北京的深圳企业,它的根和魂一直在南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前沿阵地一直在深圳,深圳也诞生出华为、中兴、腾讯等一大批高水平信息技术公司。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电子”也同步深耕深圳,1985年就成立“深科技”(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大批骨干企业在深圳发展。闻名遐迩的华强北,就有中国电子的身影。所以,每年中国电子董事长和领导层都会频繁来深圳处理业务以及洽谈合作。
近年来,芮晓武董事长也成为深圳主官会见次数最多的央企领导之一。仅2020年,媒体公开报道就有四次:2020年7月3日会见座谈,8月14日电子信息博览会,11月13日会见座谈,12月29日签约座谈。
1993年9月,为建设三峡工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立在湖北宜昌。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
2011年2月21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宣布分别在北京、宜昌、成都三地组建总部。北京总部是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宜昌总部逐渐形成以电力生产为主的生产中心;成都总部则是工程建设中心。三大总部的设立也意味着把管理机构从宜昌迁至北京,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团总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接近三峡集团的相关人士透露,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湖北是国家对推动湖北疫后重振、灾后重建的重要体现,对于湖北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5月6日,湖北省成立了“湖北省支持三峡集团回迁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三峡集团搬迁工作。三峡集团提出了包括职工住宿、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购房资格等在内的17个事项,请湖北支持。其中,为了保障临时办公场地,武汉市江岸区委腾退了办公场地,供三峡集团临时办公。
对于深圳、武汉等城市来说,央企总部落户,看重的绝非是简单的GDP或者税收,而是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这背后是更大规模的产值和就业。
此前,曾有分析,GDP是按照企业实际经营地而非注册地进行统计。长江三峡集团这一类的央企,实际业务多分布于总部所在地之外,很多经济活动都在当地归属统计了。总部注册地发生变更后,除了会给武汉带来一些总部人员和行使行政职能之外,本身并不产生多少GDP。
根据湖北省政府与三峡集团签署《共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合作协议》,谋划新增投资项目3000多亿元,涉及到长江大保护合作、推动湖北能源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双碳”合作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等六个方面的合作。
此外,武汉市政府与三峡集团签署《深化合作协议》,谋划了合作项目1500亿元;宜昌市与三峡集团签署《“十四五”时期战略合作协议》,具体由宜昌市政府负责,谋划了项目投资1138亿元。
去年11月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会见芮晓武时双方就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打造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携手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电子提出,超前布局电子信息产业若干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缺芯”、“少屏”、“无脑”、“免疫力低”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难题,利用自身核心能力支持全行业健康发展。这四个词分别对应了中国电子这些年的投资重点:芯片研发、显示屏生产、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
比如,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载地,雄安新区启动区2022年确保要首批北京非首都疏解项目落地;2025 年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
第一: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央企总部转移到相关产业集聚地区。比如中粮、中储粮、中国农业,长江三峡集团,中煤能源等,或迁往东北、湖北等地。
第三:能源类央企研发部门留在未来科学城东区,总部外迁。例如X能、X网、X电等。
第四:承担大国重器研发任务的央企留在北京。比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发动机集团、兵器工业等。
第一: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央企总部转移到相关产业集聚地区。比如中粮、中储粮、中国农业,长江三峡集团,中煤能源等,或迁往东北、湖北等地。
第三:能源类央企研发部门留在未来科学城东区,总部外迁。例如X能、X网、X电等。
第四:承担大国重器研发任务的央企留在北京。比如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发动机集团、兵器工业等。
第二是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科创中心,那些寻求更深程度国际化的央企,必然会对上海青睐有加。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公司、中国电气装备便是如此。
第三是中国相关产业的最大集群地区。这一类较为分散。比如电子信息产业非常发达的深圳,比如中国的大粮仓东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