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恒大绿洲项目混凝土强度不足情况汇报 * * 广州纺织博览中心一期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与总结 * 中天·会展城 A 区 TA-1、TA-2(超高层)工程楼板裂缝的成因分析、处理以及预防方案 * * 怡龙枫景园质量问题 * 三公司深圳发生园景花园斜墙开裂 * 遵义四中新蒲校区教学楼石膏模盒空腹楼板顶棚涂料---起皮、粉化、掉渣原因分析及处理报告 * 地表出现陷坑是因为废弃井坑内有管线检查井井水长期浸泡作用形成的沉淀物,在废弃井坑内形成泥浆囊, 当6号线开挖至废弃井坑下方时导致整个浆囊失衡下泻,使废弃井坑以上土体结构破坏失稳下沉。 *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10.17” 万科天誉项目意外伤亡事故总结 * * * 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均匀、漏振bd半岛体育,出现蜂窝麻面、孔洞、抗渗性能差。 底板防水施工监控不到位,防水卷材施工质量差 表面水泥浆过厚,引起的原因: 1)混凝土外加剂不当; 2)混凝土离析。 振捣问题 材料问题 防水问题 2 原因分析 地下室渗漏 3 经验教训 材料严控 对混凝土材料应从试配、进场坍落度等方面严控,确保材料质量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避免过振、漏振等现象 对混凝土施工保护层应严格控制,特别是底 板、地下外墙部位的垫块应按方案放置,并固定牢固。支撑钢筋应合理设计,避免形成渗水通道。地下外墙必须采取止水螺杆等关键部位或工序应严格控制 经 验 教 训 关键部位 控制 浇筑过程 控制 地下室渗漏 楼板混凝土裂缝 1 事故概况 1)裂缝构件混凝土浇筑时间为 2013 年 9 月中旬至2014 年 5 月中旬,跨越秋季、冬季和夏季。 2)在进入装修,楼层面有水时,发现楼板渗漏,后才发现楼板底有裂缝。 3)裂缝均发现在楼板处,其他部位(梁、剪力墙和结构柱)均未发现有裂缝。 2 原因分析 主要是泵送混凝土塌落度过大,空气干燥混凝土失水过快, 蒸发量大而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够,造成混凝土初期失水过快,形成干缩裂缝。 砼干缩 楼板混凝土裂缝 2 3 对于裂缝宽度大于0.3mm 构件,沿裂缝开裂方向,人工凿开30mm宽、深度达钢筋保护层的V型槽,将槽内浮土、灰尘清除干净,在干燥状态下,用调配好的环氧树脂灌注。 对于板底,在进行环氧树脂处理后,整块板刷防水材料起到止水的效果。 1 对于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0.3mm构件,上部用水泥浆刷浆。 3 处理对策 楼板混凝土裂缝 砼质量 控制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特别是控制砂石的含泥量; (2)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 (3)混凝土进场质量检查。 (1)加强振动,保证密实; (2)磨光机二次压光。 表面加水,覆盖塑料薄膜。 经 验 教 训 4 经验教训 现场 施工 加强 保养护 楼板混凝土裂缝 1 事故概况 维修质量缺陷 维修期发现以下质量问题: 1)电梯前室墙空鼓脱落,修好又坏。 2)地下室车道路面起砂。 3)外墙裂缝漏水。 4)游泳池开裂漏水。 5)小区伸缩缝漏水。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设计不妥 伸缩缝设计存在瑕疵,且伸缩缝上面都覆土1.2-1.5米,只要土壤中还有积水都会造成伸缩缝渗漏水。 伸缩缝 漏水 地下室起砂 细石混凝土掺加粉煤灰、石粉过多,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不足。 游泳池结构设计不够,导致受力变形过大发生渗漏。 面砖质量不好 进场面砖温度变形较大,不能适应使用温度的变形要求。 房间墙面空鼓 甩浆拉毛前基层清理不到位,保温材料的粘接强度本身较低,未加设加强纤维网 维修质量缺陷 3 处理对策 处理对策 采用干挂胶进行粘贴修补 瓷砖开裂 返工 房间墙面空鼓 地下室地面起砂 车道部位起砂厉害的区域,破除原混凝土面层,重新浇筑混凝土,并增加金刚砂做耐磨。另外,其他区域采取在面层用专用路面修补砂浆进行需补处理。 在伸缩缝正下方的梁底和柱间增加不锈钢接水槽的方法进行引流疏水,难处理的部位进行开挖处理。 外墙裂缝 1、清理基层;2、底胶密封;3、腻子补缝;4、防水胶打底;5、贴聚酯纤维布;6、防水胶罩面;6、满刮外墙腻子;7、打磨涂刷弹性外墙涂料;8、原设计外墙油漆罩面 伸缩缝 漏水 维修质量缺陷 4 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发现质量问题立即汇报,制定针对性方案,着手及时处理 积极应对 认真分析事故原因,过程中多做自我审视,处理方式上多方查因 明确责任 与甲方、设计院多沟通,对设计不妥及处理进行及时协调 多方咨询 项目团队因自身经验不足,发现疑难问题向各方咨询,尽早处理。 主动协调 维修质量缺陷 外墙饰面层开裂 1 事故概况 本工程外墙防水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层,面层为涂料饰面层。 竣工验收后经过一个夏天,发现外墙面出现较多龟裂裂纹。 出现裂纹较多的部位主要分布在建筑物24层以上,尤其是屋面机房外墙较严重。 裂纹呈不规则分布,裂纹深度至防水层。 2 原因分析 外墙饰面层开裂 原因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外墙腻子应采用弹性腻子(腻子甲供),材料抽检后发现是普通腻子,我司发函要求更换材料,甲方确认采用该品种腻子。 本工程在进行外墙面装饰装修施工期间正值雨季,各道工序基层未干透,基层内水份被封闭在里层。 24层以上外墙抹灰完成4-5天,抹灰基层未干透的情况下,甲方要求插入防水层施工,工序插入过早。 甲方要求本工程必须在2012年底竣工验收,因前期地质原因耽误3个月工期,后期赶工较多。 材料问题 工序不当 雨季施工 工期太紧 3 处理对策 专家意见是外侧增加抗裂防水层封闭裂纹,防止雨水渗入,再施工饰面层。 外墙饰面层开裂 1. 本方法只针对外墙面出现裂缝并存在渗水现象的外墙裂缝,对于只出现龟裂而没有发现渗水的部位可在其表面再施工一次外墙涂料的方法进行处理。 2. 用角磨机将墙面裂缝切割成20*20mm“V”型槽。 3. 用细毛刷蘸水清理湿润槽内。 4. 采用金汤水不漏嵌填“V”型槽,厚度10mm。 5. 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用细毛刷涂刷,封闭切割面。 6. 采用外墙腻子及同色外墙涂料滚涂恢复面层。 4 经验教训 材料选择 在材料选用及采购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各项参数指标需合格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采用次品或其他材料替代。 各道工序需合理安排,工序间的技术间隙时间必须满足要求,严格工序验收,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外墙面装修施工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施工作业前需做好应急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季节性施工交底,做好相关应急准备,降低季节性对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影响。 经 验 教 训 甲方压缩我司合理工期,缩短工序间技术间隙时间,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收集,积极申报相关索赔签证,本次外墙开裂事件中,因我司前期资料收集较齐全,产生的相关费用按甲方:乙方=8:2,我司共计损失约45.8万元。 工序合理 主动应对 雨季施工 外墙饰面层开裂 顶棚涂料返潮 1 事故概况 教学楼教室楼板,设计采用石膏模盒空腹楼板结构,在后期装饰装修15天后,石膏模盒底部装饰涂料层出现起皮、粉化、掉渣现象,影响观感质量及使用功能, 接着对起皮、掉渣铲除,二次涂饰施工后,再次出现上述现象。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作业时段潮湿,石膏制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 因石膏制品易吸水特性,结构板底部无混凝土板封堵,致使石膏模盒 设计缺陷 顶棚涂料返潮 施工粗放 气候原因 主体结构施工工期短,包裹在混凝土中的石膏制品,未在短时间内干透,涂饰施工技术间歇不足; 石膏模盒安装固定完毕在混凝土浇筑前,未对石膏模盒上下盒接口进行封闭处理,砼中还未参与水化的水及水泥浆流入模腔内; 砼浇筑前润湿模板导致石膏模盒大量吸水; 砼浇捣、养护质量差,地砖施工过程控制管理不严,导致石膏模盒在砂浆拌和用水时再次吸水; 未在图纸会审时提出修改意见及解决方案; 3 处理对策 以一间教室顶棚为样板进行修复处理: 顶棚涂料返潮 最终所有教室顶棚处理措施: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从而解决教室顶棚起皮、粉化、掉渣的装修问题。 第一次处理措施:铲掉原有装修涂料,在原有基层上进行了二次涂料修复,修复结束后约15天又重复出现起皮、粉化现象。 第二次处理措施:采用在石膏模盒底部梅花状打眼钻孔,再用空压机进行吹风,利用自然蒸发和风吹加速水分蒸发措施,再在石膏模盒底部刷一层防水材料,使之形成一道防水屏障,阻止水汽通过的措施再进行装饰。在限制时间内修复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提高项目 队伍水平 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在施工前,应能全面了解材料及工艺的注意事项,尽量在图纸会审时提出修改意见及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确定或者不符合常规成套工艺的,应提前进行样品试做,确保施工大面积返工 设计存在缺陷,施工前争取改变方案,施工后应认真分析,积极协调 经 验 教 训 4 经验教训 样品先行 科学分析 顶棚涂料返潮 意外伤亡事故 1 事故概况 下午大约2点20分左右我司旁站监督员发现一拾荒者倒在4#楼围墙外警戒区域地上,无法动弹,我司旁站监督员立即报告安全主管、生产经理及项目负责人,并马上准备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此时路人拨打的120到达现场,确认拾荒者已死亡,后当地警方介入处理,并对5名安拆工及负责人、死者同伴进行询问做笔录。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死者在明知设置有警戒区域,却偷偷进入围墙外的警戒区域内拾荒,项目旁站人员未及时发现。 塔吊安拆人员后经调查,属是临时组建队伍,施工人员之间配合没有默契,不熟练。 塔吊安拆人员在拆除工作结束后,没有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好工具,在塔身晃动等因素下导致工具坠落。 项目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对进场工人的日常安全教育不够细化,项目安全管理方式粗放、安全制度落实不够、检查监督力度不够。 监管不力 操作不当 队伍 不专业 管理粗放 意外伤亡事故 2 4 3 立即在项目部范围内开展一次地毯式安全大排查,严格按“三定一落实”的原则进行整改,彻底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决不留死角。 加强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同时立即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以此血的事故教训为例开展全面安全教育,提高“三不伤害”意识。 完善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将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个人,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方案的监控管理,落实重大危险源申报制度,强力推进重大危险源施工旁站监督。 1 以此次安全生产事故为例,对项目全体人员进行一次深入的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提高全体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减少安全隐患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整改措施 意外伤亡事故 THANKS 感谢各位专家 滁州恒安环滁中心基坑支护工程 * 银湖站西端6号线金湖竖井隧道区间--右线小里程地面水土流失冒顶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 地表出现陷坑是因为废弃井坑内有管线检查井井水长期浸泡作用形成的沉淀物,在废弃井坑内形成泥浆囊, 当6号线开挖至废弃井坑下方时导致整个浆囊失衡下泻,使废弃井坑以上土体结构破坏失稳下沉。 * * 合肥恒大中央广场桩基工程 * 珠海大百汇项目桩折断偏位事故 * 模板来自于 * * 保利·未来城市车库框柱压碎破坏事故 * 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工程垮塌 *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 AB段:桩锚支护; BCDE段:上部土钉墙下部双排桩的联合支护形式; EFA段: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锚支护的联合支护形式。 A B F C D E 1 事故概况 基坑坍塌事故 东侧基坑坍塌 南侧基坑坍塌 原因分析 设计不合理,基坑与人行道相邻,设计单排桩,且桩径过小、桩间距过大。 建设方对总包单位观测数据不信任,对建议、工作联系单不重视,敦促甲指分包盲目施工。 场地周边水管破裂,未及时处理,支护长期泡水,降低基坑周边土体内聚力,增加支护侧压力。 2 原因分析 设计不妥 盲目施工 支护浸水 基坑坍塌事故 ★基坑坍塌后项目采取措施 素混凝土浇筑确保结构稳定 回填土夯实、破除已坍塌结构 3 处理对策 采用双排钢板桩,加一道锚索外拉的支护结构形式方案。 对坡顶钢板桩之间采用?800@5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格栅加固。 对坑底新老桩桩间坑底下4m范围内采用?800@5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格栅加固。 基坑坍塌事故 复核设计 经 验 教 训 4 经验教训 比对以往经验,参考地勘资料,对设计不常规的地方提起异议,并对支护设计进行安全复核。 重视 水因素 对支护浸水应严格管控,及时处理;降排水到位,管线保护到位。 严控监测 基坑监测必须严格执行,及时向项目部及分公司提交监测信息及判断状态。 基坑坍塌事故 加强管控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坚持原则,对分包商严格管理,安全施工。 地面水土流失 1 事故概况 2014年10月17日12时30分,项目场地靠近北环大道人行通道处观测发现地面沉陷。同时洞内右线小里程掌子面突发较大量的泥浆,约30-50m3。 12时50分,地面发生第二次沉陷,范围扩大,直径约8m,两棵绿化榕树倾倒。滑入陷坑内。13时10分地面沉陷范围再次扩大,直径约12m。第三棵榕树和两个集装箱掉入塌陷处,同时在塌陷中心位置发现一处废弃井坑,现场目测井宽约8米,长约13米。 14时30分, 陷坑基本稳定,估算塌坑体积约600m3,受影响管线余条,其中已经断裂管线条。隧道内经观察掌子面拱顶部位有大量泥浆涌出,已完成的初期支护基本完好,未见变形及受损。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隧道上方覆盖层中有不明的回填废弃井坑。 6号线右线在绿化带下,地下管线复杂且无详细管线图,无详勘。 距陷坑位置顺小里程方向西南45米处有一弱电检查井,井内大量积水,并且有长流水,造成塌陷区地层塌陷前长期被水浸泡,地层结构破坏。 施工中仅在掌子面采取了30米水平超前钻孔及地质素描,与原设计地质相符,且施工中掌子面未出现涌水量大的现象。 客观因素 地面水土流失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导致本次地面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2 4 3 及时回填陷坑,回填至原地面,并用砂袋对弱电管线及给水管进行保护;(已完成) 为保证陷坑回填土体的稳定,对塌陷回填区及周边进行地表注浆加固处理;(已完成) 对右线小里程掌子面位置的泥浆体加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注浆完成后在坡面上堆沙袋充填密实,防止进一步滑塌;(已完成) 1 对西端右线纵向及左右线之间的地质重新进行补勘,进一步探明地质情况和废弃井坑及其关联工程的空间位置;(已完成) 3 处理对策 地面水土流失 根据几次召开的专题处理会议及专家分析会意见,处理方案确定如下: 5 6 通过物探及地质钻孔探明掉落集装箱位置,已联系广州院设计工作竖井,通过工作竖井取出掉落的集装箱、煤气罐、树木等物品。(正在进行) 对地面变形及洞内初支结构进行监控量测的复测工作,分析数据的变形情况;(已完成,趋于稳定) 支护质量 要高 初期支护要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在坍塌事件中,基本完好,未见变形及受损,没有扩大损失。 在坍塌事件有预兆之后,十几分钟后沉陷扩大,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理避免了人员伤亡。 分析事件导致的因素,应该与设计、甲方协调,积极索赔bd半岛体育。 经 验 教 训 4 经验教训 应急处理 要快 充分分析 地面水土流失 1 事故概况 人工挖孔桩总数69根 桩基施工遇到流砂层,水土不分离,形成沼泽流动状,桩基无法施工。 桩基完成后,小应变及声波法检测发现: 桩类别 根数 Ⅰ类桩 12 Ⅱ类桩 9 Ⅲ类桩 44 Ⅳ类桩 4 桩基混凝土事故 2 原因分析 桩基混凝土事故 原因分析 1)忽视地勘报告及专家论证意见-采用钻(冲)孔灌注桩,现场仍采用了人工挖孔桩,且未提前降水不到位。 地下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从桩底岩缝和护壁混凝土缝隙不停涌入桩孔内,无法实现干孔或半干孔作业 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下,人工挖孔桩成孔相当困难,很多部位出现大量水涌、流沙等现象 2)未采取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工艺。 专业桩基单位施工桩基护壁时未按图纸设置钢筋,管理不到位。 方案不妥 地质复杂 降水太差 管理缺失 补桩59根,直径1000mm,桩长为23米,桩端持力层桩端支承于⑥ -3层中风化泥质砂岩,桩端端阻力标准值6500kpa。 补桩施工 后注浆施工示意 3 处理对策 桩基混凝土事故 专家意见是整体降水,提前降水,护壁加厚为300mm。 工艺选取 在地下水丰富,并存在流砂层情况,没有可靠地降水措施,不宜人工挖孔桩成孔难度大,应充分考虑实际地质条件及专家论证意见。 选择桩基类型应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bd半岛体育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条件进行优化设计; 对桩底积水,浇筑前要抽干。抽水用的潜水泵要装设逆止阀。如果孔底水量太大,桩身砼则采取水下砼的施工工艺进行 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基坑护壁钢筋、厚度等、桩基护壁、封底等) ; 经 验 教 训 引起质量事故主要是业主降水不到位、桩基施工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三方分摊比例为业主:我司直接损失金额为292.5×0.3=87.75万元。 4 经验教训 桩基混凝土事故 优化设计 降水严控 积极索赔 过程管控 桩折断偏位事故 1 事故概况 桩总数14根 工程桩因淤泥扰动而折断偏位。 偏位桩基现场定位图: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挖深10m,8m厚淤泥层,基坑支护设计采用钢板拉森桩,淤泥浅层滑移,使桩进行挤压断裂 基坑周边地面因施工机械行驶,荷载过大,支护侧压力急剧增加。 设计不妥 荷载过大 坑内土方开挖不均衡,每层土方严格按照3m一层执行,对桩进行挤压造成断裂 桩折断偏位事故 开挖不当 02 03 04 01 优先论证 未开挖区域进行充分的论证,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方 可开挖; 确定桩偏位情况 尽快完成塔楼周边地下公共车道钢板桩施工,同时对 T6塔楼周边区域桩头进行破除,准确确定工程桩偏位 情况; 控制坑边荷载 基坑支护处理后,严格按照设计及图纸要求控制坑边 荷载; 加强桩检测与监测 对塔楼区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桩进行小应变检测, 判定工程桩桩身完整性,同时加强桩偏位监测。 3 处理对策 桩折断偏位事故 设计复核 对不符合常规的支护设计,应及时进行科bd半岛体育学完整的施工全过程安全复核,避免基坑支护事故 注意现场施工车道布置,特别是土方阶段临近基坑的车辆行驶线路必须进行安全复核 土方开挖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先施工的工程桩应及时截桩 对基坑支护、工程桩的侧移应科学监测 经 验 教 训 合理布置 施工道路 严控开挖 严密监测 4 经验教训 桩折断偏位事故 地下车库共一层,层高3.7m,框架结构,柱截面为600×600mm,顶板厚度为250mm,柱、梁板砼强度等级分别为C30、C40。 车库顶板设计覆土厚度为1.2m。 实际覆土厚度达2.5m。挖掘机、重载土方车、压路机集中作业,一根框架柱在腰部单侧砼被压碎破坏,柱纵筋屈服。 车库框柱压碎破坏 1 事故概况 原因分析 施工图中明确覆土高度为1.2m,设计荷载为36kN/m2,但园林施工单位未按照图纸施工堆土高度2.5m,造成超载。 园林单位违规作业,总包单位未能有效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放任施工。 施工前无任何安全技术交底,未能合理组织施工机械作业,造成超载、动荷载集中作用发生事故。 堆载超高 管理不力 总包管理不力 2 原因分析 车库框柱压碎破坏 3 处理对策 经检测单位确认,本次事故的受损部位及范围仅为此柱根部以上1000mm至梁底以下500mm范围内。 专家决定,事故柱采用加固拆除及加固补强的处理方案。事故柱拆除前,需对周边梁板结构进行有效加固,而后对顶板覆土进行卸载,再拆除事故柱,拆除完成后,对事故柱进行加固补强。 拆除加固示意图 钢管架加固示意图 受损砼剔除及外包加固示意图 车库框柱压碎破坏 严格审图 施工前,须认真审核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 分部分项施工前应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安全交底,严格按照设计覆土标高要求施工。 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方案实施。避免荷载超限。合理组织机械施工,避免机械过于集中。 经 验 教 训 发生质量事故后,及时组织事故鉴定,做好检测工作,界定责任,事后及时向甲方进行索赔。 4 经验教训 加强交底 过程严控 积极应对 车库框柱压碎破坏 1 事故概况 坍塌区域结构高度达8.9m高,最大梁高度取1400mm,梁跨9m。 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局部坍塌事故, 坍塌面积约为400平方米。 高支模浇筑坍塌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施工工艺没有按照先浇筑柱后浇筑梁板的顺序进行,采取了同时浇筑的方式 1)现场搭设的模板支撑体系未按照专项方案进行搭设,立杆和横杆间距、步距、扫地杆、水平垂直剪刀撑间距过大。 2)浇筑区域的模板支撑体系在浇筑前未进行验收,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令未有签署的情况下,开始浇筑。 3)违规上下交叉重叠作业。 浇筑不当 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混凝土输送管未单独架设, 从内架穿过与架体联为一体,致使高支模震动荷载急剧增加。 高支模浇筑坍塌 方案不妥 管理失控 方案设计 严控 施工过程严控 验收程序严控 依据法规、局技术相关要求编制危险性方案,特别是转换梁的高支模体系设计,必须有科学、完整的模架设计计算。 严格按照方案设计施工,特别是危险性大的区域,必须强制执行。 项目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申明纪律,增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规范施工意识。 经 验 教 训 明确责任 事故发生后,积极救援,不瞒灾情,对相关责任人追责,减少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3 经验教训 高支模浇筑坍塌 模架验收、混凝土浇筑令必须严格执行,避免类似安全施工。 加强团队管理 混凝土强度不足 1 事故概况 质监站随后要求设计院进行结构安全计算,出具加固施工图纸并送审图中心审查合格,由专业加固单位进行加固。经设计院安全复核,1#、2#、3#栋竖向结构需从负二层加固至十二层,于2014年3月2日加固完毕,3月14日完成验收。 在一次抽查回弹试验中,2#、3#栋负二层竖向剪力墙柱混凝土不满足设计强度等级C45。 经专业检测机构采用超声波检测(1#栋负二层至12层,2#栋负二层至22层,3#栋负二层至19层),发现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仍然不满足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项目部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均按要求制作并养护,但检测公司所用试块均采用混凝土公司制作的试块,项目所送试块并未采用,造成质量问题未及时发现。 项目部管理存在较大漏洞,质量意识单薄,原则性坚持力度不足。 混凝土公司水泥、粉煤灰等混凝土原材料存在问题,搅拌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 未测试现场试块 原料问题 管理不力 2 原因分析 混凝土强度不足 争取到检测单位的协同工作,提前试配。在确定最终检测结果但未形成正式报告前项目部即将最终检测时间比检测单位计划时间提前20天左右。 [提前检测] [优化加固方案] 加强与设计院沟通优化加固方案,最终加固方案确定为:加固楼层为12层及以下,加固方式采用砌体改剪力墙,少数部位剪力墙加厚内设槽钢骨架形式。比原设计院初步设计工期缩短近两个月,费用减少近200万。 项目部配合将自有材料调拨给加固单位先行使用。 质量控制方面,严把材料关。检测验收合格后才确定正式配合比,各道工序在监理、建设单位及质监站验收合格后方进入下道工序。 [加强协调管理、质量管控] 混凝土强度不足 3 处理对策 4 经验教训 原材把控 严格控制混凝土试配,进场检测等过程,材料质量是保证实体结构质量的前提条件 以相关依据为佐证与相关单位耐心解释,最终获得相关单位理解与积极配合,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压缩了工期。 事件发生时并非毫无征兆,送检混凝土试块被替换、外观异常、自检回弹略低均已显示混凝土存在异常,但项目部却未坚持原则进行处理,主观判断代替客观事实,未做到防微杜渐,从细微处及时处理。 经 验 教 训 过程严控 积极协调 混凝土强度不足 地下室负一层外墙面、负三层地面开裂多处出现渗漏情况。 地下室渗漏 1 事故概况
scienceart concept booklet科学艺术概念手册.pdf
APQP 先期产品质量策划(第三版)2024 中英文(高清可复制).doc
2017款18上汽荣威e950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